小学方程奥数,小学方程奥数题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学方程奥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小学方程奥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学四年级奥数分苹果,不能用方程?

下面以一个分苹果的奥数题为例来为您讲解不用方程的解法。

小学方程奥数,小学方程奥数题

 

题目:把一堆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 5 个,还多 12 个;如果每人分 8 个,还多 3 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个苹果?

 

我们先来看,如果每人分 5 个到每人分 8 个,每人多分了 8 - 5 = 3 个苹果。

 

而剩余的苹果从多 12 个变成多 3 个,少了 12 - 3 = 9 个。

 

这少的 9 个苹果就是因为每人多分了 3 个,所以小朋友的人数就是 9÷3 = 3 人。

 

那么苹果的数量就是 3×5 + 12 = 27 个。

 

您看这样的讲解您是否理解呢?如果您还有其他类似的分苹果题目,或者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跟我说。

奥数题(包括数学题)是不是所有的都能用方程解?

按道理来说,应该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方程来求解。

但是,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懂得灵活运用。

要根据具体题目,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不一定非要用方程去做。

有很多问题,算术或图形解法更简单些。

奥数题(不能用方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50天?

解:设要用X天 因为甲单独做要4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50天完成 所以甲的效率1/40,乙的效率1/50 所以列式为:1/40×4+(1/40+1/50)×X=1 1/10+9X/200=1 9X/200=9/10 X/200=1/10 X=20 答:甲乙合作20天

不用方程,这道小学奥数题怎么解呢?需要写下你的思路哦?

答案是43元。

这是一道小学三年级的奥数题,考察学生在复杂的关系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我是小小数学教师,喜观解题说题,下面一起分析这道题。

题目并没有要求我们算出两种鞋的具体价钱,只是求它们的差价,这让问题变得简单很多,不用涉及鸡兔同笼。要让孩子读懂复杂的题目,用图形来分析问题会更加具体。下面我用▲表示旅游鞋的单价,●表示帆布鞋的单价,列出式子,如下图。

我们发现上面的式子跟下面的式子,其实只是第三个▲变成●,最后的价钱就变了204-161=43。这就证明了▲和●相差了43。所以一双旅游鞋比一双帆布鞋贵了43元。

如果这道题问的是两种鞋分别多少钱,那问题变成了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我们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和下面的式子加起来,得到5双旅游鞋跟5双帆布鞋一共204+161=365元。所以1双旅游鞋和1双帆布鞋一共365÷5=73元。因此2双旅游鞋和2双帆布鞋共73×2=146元。

观察上面和下面两个式子,只是相差了一个●,总价便相差了161-146=15,证明●=15,因此▲=73-15=58,所以一双旅游鞋58元,一双帆布鞋15元。

数学题需要多思考,多练习,我给一道基础的类型题一起练习下。

欢迎在评论下方留下你的答案,也欢迎关注我,以后会有更多的解题分析。

答案是43元。

思路:将2双旅游鞋2双帆布鞋看成一个整体,根据题目可知:

1双旅游鞋加上2双旅游鞋2双帆布鞋共204元,如图:

1双帆布鞋加上2双旅游鞋2双帆布鞋等于161元,见下图:

很显然,204-161=43元就是1双旅游鞋与1双帆布鞋的差价。

设一双旅游鞋的价格为x元,一双帆布鞋的价格为y元,根据题目可知方程:3x+2y=204 2x+3y=161 解:x=58 y=15

所以一双旅游鞋为58元,一双帆布鞋为15元,题目要求解答一双旅游鞋比一双帆布鞋贵多少,即58-15=43元 (最后写)答:一双旅游鞋比一双帆布鞋贵43元。

这题涉及到了一元二次方程,是典型的高中知识。当然在初中也会接触到。这题必须得分别算出一双旅游鞋和一双帆布鞋的价格才行。

一双旅游鞋换成一双帆布鞋,少付了204-161=43元,这就是差价。每双多少钱,没问我也不管。实在要算,3双旅游鞋都换过来,会付204-43*3=75元,现在是5双帆布鞋,因此帆布鞋75/5=15元,旅游鞋15+43=58元。

实际上在用通俗直观的语言讲解方程的过程,方程相减,移项这些。给小学生讲关键让他懂得,换一次鞋要补一次差价。如果数小一点,同样问题讲给幼儿园小朋友也可以。

根据已知的条件3双旅游鞋+2双布鞋=204

2两双旅游鞋+3双布鞋=161

根据这两个算式 相减,相加分别得出

1双旅游鞋一1双布鞋=43

1双旅游鞋+1双布鞋=73

再根据这两个算式就能算出一双旅游鞋是58元

一双布鞋15元

小学奥数题,到中学用代数和方程的方法很容易解答,用小学方法做这种题目,有意义吗?

用小学奥数方法做确实可以锻炼思维,开拓视野,中学用代数和方程只是设个未知量,然后把关系式列出来,虽然容易做出来,但变成方程后,已经变成了一道计算题了,这个过程可能忽略了一些更加重要的东西。相对比较下,还是小学奥数的方法比较考验思维,毕竟这种思维到了成人后,可能还无法具备。

最经典的莫过于牛吃草问题:

有一牧场,牧场上的草是均匀不断生长的。已知27头牛,6天把草吃尽;23头牛,9天把草吃尽。那么21头牛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呢?



这个问题用中学方法可能要设两个未知数,但在小学奥数里,其原草量,草的生长速度,牛吃草的速度都是很简单就能求出来的,而且学生了解的这个过程,对思维也很有开发性的作用。

不过要注意,奥数的思维不是每个小孩子都适合学习的,不然确认会加大学习压力。

所以我们不能说小学奥数没有意义,只要深入学习,是可以找到很多乐趣的。

自我介绍一下:高中就读于成都七中理科实验班(全省最好的高中),本硕博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从小数学成绩优异,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大学还修了一个数学双学位。还做过学而思的高中数学老师。看了一下这里的回答,我想发表一些不同的观点,仅供参考:

我认为,数学的学习不应该过分强调特殊技巧,而应强调对通法的学习。如果中学阶段能用方程解决的问题,在小学时可以讲它的算数解法,但不宜过分刁钻。为什么呢?算数解法可能很巧妙,但只适用于这一小类问题,比如牛吃草问题,但方程法却适用于一大类问题,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才是真正的数学思维,是用一种更一般,更普遍的视角去分析具体的问题。这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尤其如此。如果在小学就大讲特讲各类古怪的算数解法,容易让学生产生一个误解,以为数学就是脑筋急转弯,其实不是。数学是一门科学,其精髓在于对一般性方法的研究

我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建议我们解应用题用方程法去解。刚开始我还不习惯,喜欢用算数法。但后来我掌握了方程法后,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发现了数学的神奇,因为方程比算数更具有一般性,层次更高

当然,现状是,现在很多小升初要考奥数,所以也不得不在小学的时候学一些比较古怪的题。如果孩子想学奥数,那我建议孩子一定要认准正规的奥数课本,参加正规的奥数比赛。不要让孩子从小就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而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数学看起来很灵活,但是有方法可循的,学习数学要善于总结方法。如果孩子学会了自己琢磨问题,总结方法,那这个能力将让他终身受益

小学数学奥数题考察的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是到初中可以用代数或方程的思想去解决问题,但是无论是代数式还是方程都牵涉到一些量之间的关系式,而关系式的寻找就是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小学奥数题能很快的去解决问题,那么到初中就会快速的适应方程思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学方程奥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学方程奥数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返回顶部
首页
微信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