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概括参加的课外活动总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概括参加的课外活动总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怎样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个人研修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孩子兴趣的培养一来自于家庭,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兴趣爱好对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阅读应从家庭抓起。二来自于周围环境若在学校语文老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语文的阅读课更是为孩子提供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当然这就需要教师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得有一桶水。

课外阅读的范围很广,小学生以故事类的为主,主要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语文教师则可以通过话剧表演,讲故事,看动画剧,带学生看话剧等多彩的形式呈现,主要以趣味性为主。初高中学生则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自律性也相对较强,语文老师只需要引经据典,推荐每本书中的精彩片段或者经典场面给学生以引导、诱发,整本书的阅读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老师牵线指引,毕竟学生看到的东西有限,时间有限,而语文老师这个时候可以敢为孺子牛,承担起"巨人"这个角色让学生踩在肩膀上看世界。
我在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写的一个研修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阅读,我们的视野由狭隘变 得宽阔,我们的想象力也不再受限,情感变得丰富, 能够体会人性的深刻, 追求真善美,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力度不够, 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小学生, 处于一个消极、盲目的阅读状态, 整体情况不容乐观。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普遍存在以下情况:
( 一) 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质量不高。
我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家庭环境的限制,许多农村小学生既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又缺乏家长的指导, 所以在家除了做作业、看电视, 玩手机上的游戏或者到外面玩耍。很多学生并不爱看书, 但由于教师和父母的强制要求而不得不读。通过与我校高年级学生交流得知,许多学生明确地说自己“不喜欢看书,只是没办法,不得不看”。没有阅读兴趣,已然成了学生课外阅读面临的最 大困境。
( 二) 藏书量少,阅读资源匮乏。
在农村地区,学生家庭的藏书量极少, 甚至达不到人手一本; 学生书包内常备的课外读物多为从校图书室所借。优秀作文和教辅读物成了许多家长和学生课外书籍的首选, 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了教辅读物等同于课外书籍的狭隘认知,获得阅读资源的渠道更加单一。虽然农村学校也拥有 图书室(有的学校连一个向样的图书室都没有),但藏书量比较少,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
其图书室所拥有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或多或少地遏制了学生求知、探索能力的发展。
( 三) 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 不会读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为主,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缺少教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没有方向, 不得其法,就会无从下手, 文章走马观花地看过一遍, 吸收消化不了其精华,使得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 四) 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阅读时纯粹是“读”,没有通过背、悟、抄等方式来帮助品味、记忆,并使之化为己用,
因此就会暴露出语感、语言等方面的短板, 作文内容和思想浮于表面, 使人读之无味。
( 五) 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时间
( 六) 农村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家长没有让学生读书的习惯,都是写完作业看电视或是帮家长干一些农活(特别是农忙的时候) 这就压缩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
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结合农村小学各方面的教学情况, 我想应从以下几点来做以改善现状:
( 一) 激发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永远是最亮的方向、最好的指导, 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其实就是兴趣培养的过程, 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才有利于阅读知识体系的构建。小学生在年龄、性格、性别、心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阅读兴趣因人而异。因此, 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时, 应将这种差异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低年级学生, 应推荐篇幅较短、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古诗、儿歌、童话和寓言故事;对于中年级学生,应推荐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如《爱 的教育》, 科普类作品如《昆虫记》等;对于高年级学生,由于其自主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可推荐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书, 如我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以及人物类的
《中外名人传记》,童话类的《安徒生童话》。如此一来, 在学生愿意接受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爱好, 阅读能力也就不知不觉地提高了。需要指出的是, 教师在推荐学生读物的时候要容量适当,循序渐进, 使阅读内容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一致,同时注重质和量的统一, 使学生乐于去读。
( 二) 创造条件
1.科学利用学校的图书室。教师可定期把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搬到图书室, 让学生亲临体验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知识的乐园和海洋,可以在里面快乐地遨游。学校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分年级、分时 间段开放图书室,然后选几幅适合图书室环境的书画悬挂在墙壁上,营造一种书香氛围。让他们慢 慢了解到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而且对课堂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自然就乐于读书了。
2.在教室的角落建立班级图书角,便于学生课间随时借阅和归还。教师可动员学生将个人的图 书暂时存放在图书角,以解决书源不足的问题。
3.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读物,同时减少书 面作业量, 增加一份阅读作业,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和吸收知识。
( 三) 培养习惯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 处于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习惯成自然。因此,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 注重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1.要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习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到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
意,这样阅读效果才会好。
2.要让学生养成多读的习惯。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 文章需要多诵读、多背。
我是毛毛虫666老师。希望能帮助到你。希望关注点赞加转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概括参加的课外活动总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概括参加的课外活动总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