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双减政策 落地(双减政策实施条例落地)

双减政策 落地(双减政策实施条例落地)

发布时间:2024-04-22 00:33:40 学习方法 506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小编简介:前段时间,国家发布教育政策,给K12教育行业不少从业人员造成了不小的波动。教育行业这两年发展非常迅速,未来一定会找到适合的路径继续发展。本文作者分享了K12教育的现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周五(7月23日),“双减”政策文件在网络上疯传,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几乎所有中资教育股的清盘。

双减政策 落地(双减政策实施条例落地)

中概股7月23日开盘大幅下跌

包括好未来、新东方、高途等教育培训机构,开盘后股价断崖式下跌,让人感叹一纸公文的力量。

01政策实施的重点内容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至此,可以说,持续多月的“双降政策”终于落地;事实上,近段时间各省市的政策也已落地,业内人士也大致预测了最终结果会如何。

下面结合政策实施的一些关键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1.首先,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建立作业管理机制: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这实际上是为了回应社会对家长作业压力增大的担忧。

作业总量分类明确: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家不布置书面作业,在学校可以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界限很明确,讨价还价的空间很小。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分层、灵活、个性化作业。事实上,教师在这方面需要大数据的支持,这是一个进入学校产品并做好工作的机会。

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引导小学生在校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这对教师在校期间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学之外,老师还需要提供辅导,所以当他们进入学校时,产品提高老师的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

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就寝时间不能使用作业卡,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未来,各地肯定会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做出详细、明确的规定。在K12阶段,手机等电子产品必须先经过学校方可进入校园。

2.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多样化需求

这几点对学校的课后服务提出了要求。

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如托管服务、初中生晚自习等。教师应考虑实行“弹性通勤制度”;学校应能够合理组织和安排,包括在教师绩效评估中增加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可以为学生提供辅导和解答问题,但不允许教授新课程。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组织开展教育薄弱地区帮扶工作。加强和完善免费在线学习服务:该产品进入学校的机会很大。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在线教学、学习、评估、测试等综合产品和服务。

3.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坚持严格机构审批:各地不再审批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学科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该条不仅限制新办培训机构的审批,还严格禁止教育培训机构融资和上市。可以说,彻底浇灭了K12教育机构上市的念头,也将扼杀很多K12教育创业公司。

规范培训服务行为:严禁提供超标准进阶培训,严禁非学科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强化正常经营监管:严格控制资金过度涌入培训机构,禁止通过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业务推广的不正当竞争。每节课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课间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网络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性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式。严禁聘请外籍人员到境外开展培训活动。这条规定不仅规定了培训课时,还将直接叫停一些互联网人擅长的工具玩法和专注英语科目外教的业务,相关产品也将消亡。

4.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这一点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是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支撑学校主体教育地位。

5.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在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被确定为国家试点。

政策还要求,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校外培训费用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防止出现“退费难”、“跑路”等问题。

此外,不允许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儿园过渡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线下学科(含外语)培训。许多机构的启蒙教育业务将被缩减甚至被砍掉。

所以,等等。

可以说,这项政策的目的和方向非常明确,而且是历史上最严格的。

一方面通过限时、限时的方式减轻学生的学校作业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校外培训定期受到严格监管。特别是,严禁学科培训机构上市融资和资本化运营,不得向境外外国人提供“拍照寻题”等违反教学规定的不良学习方式和培训。

这里的每一点都会对当前的K12教育培训机构产生重大影响。一旦踩到,产品就会下线或者企业被整改甚至关停。

02为什么是K12教育机构被针对?

国家出台K12在线教育领域“双减”政策。我一直推断有两个直接原因:

1.一方面K12培训机构破坏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校外培训机构不仅干扰学校教育的教学进度,而且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态。龙头院校甚至垄断了一些名师等教育资源。这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国家将失去控制。能力的进一步恶化将打破教学资源的平衡和公平机制;

尤其是近年来,资本驱动给培训机构带来了教育的巨大飞跃,直接威胁到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

也有不少培训机构不尊重教育规律,急功近利,颠覆人才,或者利用人的弱点开发应试技巧。

国家对培训机构进行限制和规范,不仅是为了维护学校的主体地位,也是为了保证教育方式符合国民教育理念,将教育资源的控制权重新掌握在国家手中。

2、另一方面,近年来K12培训机构的猛烈攻势,加大了家庭的育儿压力,引发了诸多需要政策解决的社会问题。

对于家长来说,一方面要处理学校布置的批改作业、督学等任务;另一方面,他们被培训机构置于鸡孩子的位置,往往极度焦虑,身心疲惫。而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更大,放学后还要打工。参加各种训练制造“军备竞赛”,不仅没有休息时间,还成为家长的“金钱碾压机”。

而且,一些不良培训机构的“名声不佳”、“逃逸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影响,必须在国家层面予以解决。

教育涉及国计民生,特别是三孩政策放开后。从顶层设计来看,国家肯定还是希望教育政策能够刺激生育。

此时的教育成本高、教学培训压力大的情况,绝对不是国家提倡的。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国家不仅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还要为学生提供休息的权利和更健康的身心成长,也为家庭提供宽松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当然,教育资源不均、学生寒暑假安排等现实问题仍需要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03这会是终局吗?

肯定不是,因为这个政策不是教育部发布的,而是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政策制定更多地基于人口、资源、社会阶层分化等国家战略,属于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这意味着国家必须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

尤其是现在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要考虑资源、社会阶层等的合理配置,尤其是教育资源,如果没人敢生孩子,“三孩政策”就会陷入困境。徒劳的。所以,前提是必须解决好教育问题,消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取得成果。

在此背景下,一切政策的出台和变化都是基于国家重大政策的变化。比如,过去一段时间,监管的重点是反垄断、反资本泛化,都是为了维护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公平。

尤其是教育、房地产、医疗等行业的改革。这些都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线的领域。资源本身就很不平衡。国家的重点将放在公益性和普惠性经营上,更加关注人口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阶层流动和社会公平正义等。

因为教育、房地产、医疗是民生根本,决定国家未来,国家一定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所有相关机构都需要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生存。

可以想象,接下来动作最快的将是学区房,因为它横跨教育和房地产两个市场,一直被社会诟病。

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当前的《教育新政策》。这也意味着整个教育改革的力度和速度比预想的要大得多、快得多。

04K12教培机构将走向何方?

1.从业者观念要转变:非营利机构+倚重学校主体地位+遵循教育规律

从事K12教育多年,一直关注教育领域。我之前的理念是,经营企业必须盈利、赚钱,因为你要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你要对你的员工负责,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机构盈利来实现——制作。

但我不同意靠烧钱来发展教育。

几年前,我和一家k12在线组织的首席执行官聊天。他会向我吹嘘说他们每天增加xx百万新用户,这太不可思议了。然后他会告诉我他们刚刚筹集了多少钱以及他们目前正在招聘多少人。人们。完全就是一种烧钱的心态,谈话也以不愉快的方式结束。

在教育领域,烧钱的生意并不是好生意,流量本身也不是纯粹的好东西。

在“流”和“流”之间,我宁愿选择“流”。即使少了,至少教育模式是有效的。那么这只是一个规模问题。这一直是我的观点。

在当前背景下,我认为资本驱动的“流量”和“流量”这两个概念需要迅速抛弃。需要树立的理念是:尽量让K12学科培训业务成为一个长期的、非营利的组织,并通过其他业务予以支持。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这样看待。

此外,K12教育必须依托学校作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后面我们会逐步展开这两点。

2.精简K12业务,去培训化和师资化,保留内容、工具、课程等核心资产

按照政策整改,首先要把教师和主动权还给学校。这一领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裁员,尤其是导师。事实上,如果政策闭环、执行得好,学校设立课后服务环节,就应该考虑大力从培训机构招聘导师。

此外,政策的发布并不意味着k12培训根本无法开展。对于教育机构来说,这只会限制他们的业务。比如录播类内容仍然可以正常进行。因此,需要保留内容、工具、课程系统等核心资产,以及可以快速移植的玩法系统,这样才能进退。

但总体来说,C端产品必须整改、简化。

3.在K12当前业务内做转型

改造思路有两种:

1)转向教育信息化方向,即B端校具。这是依托学校作为教育主体最直接的方式。

在我了解的一些K12教育培训机构中,即使是一些资历很高的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经验也很少。他们往往固守互联网的传统思维,不愿意深入教育和学校,因此对教育不感兴趣。对块的理解很浅薄。

教育信息化其实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各行政机构的教育单位或学校每年在教育信息化上投入大量资金,需要也愿意与科技公司合作。

事实上,k12在线教育在拉动营销方面投入很大,未来可以将这些精力投入到与教育机构、学校的合作中。依托学校生态,聚焦学校教学体系和教学场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一定能有所作为。

在这一点上,字节的“大力教育”团队有相对更好的认识。5月份嗅到政策变化的气息时,他们就发表声明,不仅不会裁员,还会加大校内招聘的投入,招聘校内领域的人才并建设相关体系,进行转型。校园教学辅助技术工具。

5月,我们“最近”报道了字节关于双减政策的声明

这个理解相当深刻,值得点赞!

因为互联网公司加入学校可以做很多事情:

教师端:课前预习工具、课堂教学工具、课后作业工具、考试工具、教育管理工具、在线服务工具等;学生端:知识学习工具、作业练习工具、考试工具、学校服务工具等;学校端:学校知识管理、数据系统建设、教学评价及基础工具建设、师生管理系统等;地方教育局:在线教育服务和管理工具等。可以是内容服务公司、教学数据公司、智能教学工具公司、个人云服务公司,或两者的组合。而且从盈利的角度来说,教育培训机构很难盈利,但是和学校结合起来,就变得非常有想象力了。

如果K12领先机构都瞄准这个方向的话,你想一想。未来产品进入学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学校的教学质量必将得到大幅提升。科技对学校的介入确实可以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2)尊重教育规律,基于学校场景延伸内容或工具。

如果你坚持要做校外的场景,那就尝试做一些校内场景的延伸。从信息服务和学习工具入手,提高老师或学生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结合作业和考试打印一些数据或错题。工具等

但工具不能违背教育教学规律,不能盲目满足需求,不能跟随数据和市场反应。我们来谈谈“照片搜索”这个产品。事实上,整个教育体系内部,尤其是老师和家长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然而k12培训机构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却没有办法对此予以重视或者视而不见,因为这是一个可以带来大量流量的高频工具。他们需要的是流量,却忽视了这个工具的负面影响,迎合了人的惰性,违反了学习规律,是技术和应试教育的畸形。

其实我在我们公司的一次共创会上就提到过这个产品的负面影响,但遗憾的是没有被采纳。因此,产品经理在开展新业务时必须了解政策的影响并具有一定的远见。

4.从单一的K12业务跳脱出来,拓展到其他教育或相关领域

我的观点是,我不认同素质教育。从市场规模和覆盖范围、公众对教育的认知度、需求强度和可持续性、学习效果和评价来看,还达不到k12的水平,所以暂时不会推出。

我想重点关注的是职业教育。事实上,职业教育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大致可分为三个领域:

以公务员考试培训为主的人才招聘考试培训;以各类认证考试为主的职业考试培训;以信息技术教育和综合兴趣培训为主的技能培训;你为什么对此持乐观态度?

首先,规模大。每个领域都是千亿市场,拥有数千万用户,行业增长强劲。

其次,从行业背景PEST(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角度来看:

政策红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提供政策支持,近年来出台了很多文件。经济趋势:高素质(白领)、高技能(蓝领)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学校教育与专业要求的差距需要专业培训来弥补,因此需求巨大且刚性;社会理念:制度铁饭碗理念终身学习意识上升,付费意识更强;技术的影响:网络和终端为在线学习提供了多种交互方式和更加完美的体验;通过近期教育领域的消息,我们也可以发现,大家都在尝试职业教育领域的转型;比如,好未来也在努力转型,“青州”品牌自主发展成人教育。此外,作业邦、高图还组建了成人教育部门。

最新消息称,腾讯与中公教育达成战略合作,也试图摆脱并分担K12赛道单一投资带来的风险。

此外,相邻的教育行业对于K12机构来说相对容易进入,无论是内容还是工具,系统和思路都相差无几。所以职业教育值得考虑。

写到最后,虽然资本时代已经结束,但教育培训行业终究会走向衰退。

但我始终相信,教育培训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个必然存在的产业。虽然这是k12目前最大的困难,但根据上面的分析,肯定还是有机会的。另外,我理解政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会根据社会情况不断发展和修订。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向过去10年在k12领域努力奋斗的科技人致敬。他们的贡献一定是利大于弊,值得认可。

也祝愿还在焦急的K12领域的从业者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您如何看待教育“双减”政策以及k12教育的未来?

#专栏作家#

阿外,微信公众号:管博物,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10年互联网产品经验,专注社交/教育和新消费领域,专注行业分析和产品力打造。

本文最初发表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