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咸阳市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结果(咸阳市中职教学技能大赛)

咸阳市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结果(咸阳市中职教学技能大赛)

发布时间:2024-04-19 08:36:38 学习方法 228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一、基本情况

1.1规模与结构

咸阳市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结果(咸阳市中职教学技能大赛)

目前,咸阳市有中等职业学校19所,在校生2.9万人,教职工148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64人,占专任教师的31.4%。目前设有10个专业门类、33个专业。就业人口比为0.32:1,比上年有所上升。

1.2设施设备

近年来,我市通过争取中央省资金、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中等职业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习实训设备总值.8万元,生均设备值4683元,比上年增加309元。实训实习岗位数个,生均岗位数0.5个,比上年增加0.01个。学生人均纸质图书数量为52本,比上年有所增加。

1.3师资团队

按照“改造一批”、“引进一批”的思路,不断推进师资队伍结构改革,教师队伍水平显着提高。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45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36人,占专任教师的30.06%,外聘教师103人,占教师总数的6.63%。其中,9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学士以上学历,各项指标较2016年都有所提高。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坚持服务为本、就业为导向的宗旨,不断加强德育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显着提高。2017年,中央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逐年提高。本科生227人考入省高考,录取率68.8%。本科录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文明风采”活动参赛人数较往年大幅增加。在全市2017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各中等职业学校均取得优异成绩。文化课程合格率超过9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体质考核合格率超过99.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2就业质量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就业为根本的办学方针。该市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探索先厂后校、订单式培训、进企业办学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就业合作。模式上,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业质量持续提高。今年,市教育局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负责人到西溪、西安地区企业参观洽谈,建立合作。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对口就业率为71.3%,学生首次就业月平均收入2350元。与2016年相比,各项指标均大幅增长。

3、质量保证措施

3.1专业布局

近年来,按照全省资源整合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市通过合并、划转等方式,学校总数由原来的41所整合到目前的19所,形成了面向服务区域产业的专业体系。建成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能源化工为主要办学方向的四个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区域职教中心学校专业突出地方行业特色。兼顾前沿专业,贯彻“聚焦生产、动态管理”的专业设置原则。目前,该市已开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纺织食品、旅游服务、金融商贸、医药健康、资源环境、文化艺术、教育等10个专业门类、33个专业。除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人数较少外,第二、第三产业与当地产业基本一致,学生就业率较高。

3.2质量保证

一年来,该市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质量控制体系,以技能竞赛为检验手段,全面保障质量工作。在质量控制体系方面:一是校长对教育教学整体质量负责;二是分管副校长负责具体工作;三是教研部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第四,教务处直接负责教学、德育、思想工作。通过技能举办技能竞赛,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功能和办学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3.3师资编制、师资培训和培训的实施

我市将大力培育“两支队伍”建设作为提升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一是按照《咸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该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严格落实“赋予中等职业学校自主聘用不低于全校20%教师的权利,工资由县财政全额拨付”的政策为中等职业学校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加大培育改造力度。2017年,培训市级专业教师300人。通过在技能竞赛中设立教师团体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与张家口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两队交流学习的长效机制。专业课教师比例较2016年增长5%。

4、校企合作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今年我市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抓手。目前,全市19所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校企合作企业140多家,涉及项目153个。一是营造良好环境。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促进办法》,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二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市县两级校企合作洽谈多次举行,校企合作深度、质量、数量较上年显着提升。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一年来,我们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努力培养适合地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技能人才。不断加强学生技能教育,定期开展各级技能竞赛、素质考核、考试评价,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良好成绩,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5.2社会服务

一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扶贫开发功能,全力支持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工作。积极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合作,实施扶贫技能培训。二是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特点,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突出“聚焦农业、聚焦工业、支撑三产”的工作思路,抢抓城镇化机遇全年完成各类培训1805期,统筹各级22.6万人次接受各类培训,2725户贫困家庭接受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秦都、宾县发挥社区教育示范县作用,通过上门服务、送教育下乡等方式,提高居民就业、生活能力和水平。四是增强服务功能。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带出”装备、技术、专业精神为人民服务。

六、政府履职情况

6.1资金来源

市财政每年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2000万元,县级财政按总人口每人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2元。财政预算全额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共经费。城镇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由国家规定的30%提高到35%。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资助政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资助范围和标准执行学生资助政策。

6.2政策措施

一是大力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将咸阳建设成为西部职业教育名城的战略目标。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5个配套文件,积极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具有咸阳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1234”现代职业教育格局(组建1个联盟、共建2个学院、组建3个集团、建设4个区域职业教育中心)。二是统筹高中教育发展。坚持职业教育规模大致相当的原则,积极落实“稳定普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的结构调整思路,减轻普通高中压力,增加职业学校容量。对于高中生招生,采取全市统一招生、网上招生等措施,严格防止中考随机招生。

七、特色创新

案例一: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精神,秦都、武功、礼泉、宾县、干县职教中心等5所试点学校按照全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我们坚持以技能为本、能力为本的原则,遵循“学生学徒助理员工员工”的整体人才培养思路,以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为指导,以公司用人为导向需求和工作资格标准。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深度参与、教师、大师深入授课为支撑,突出双路径,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实习内容、队伍建设、内部管理、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五所试点学校全年投入资金385.39万元,参与教师50人,参与学生216人。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年检。

案例二:春华职教中心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特色专业。2017年,淳化县职教中心在现有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对全县妇女劳动力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县妇女劳动力市场潜力巨大。大部分女性创业热情很高,但缺乏技能。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学校顺势而为,及时开设家政服务专业。通过培养具有劳动能力的妇女,满足城镇家庭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有效解决了全县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就业问题。

案例3:近年来,泾阳县围绕“传承历史文化,复兴茯茶产业”的战略思想,将茯茶确定为县域经济发展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服务地方经济,助力全县茯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17年9月成立泾阳职教中心,开设全日制茶叶生产加工班。同时聘请国家级优秀茶艺师对师生进行大众化茶艺培训。共举办18期,每期培训持续两周,16学时,共培训学员620人。学校选派优秀学生组建校茶艺术队,参加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艺演出,多次参加泾阳县茯茶比赛。镇内茶艺表演和茶企业产品推介活动。学校建立了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主要销售茯砖茶,既满足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又扩大了泾阳茯砖茶的影响力。

八、学校党建工作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系统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文章认真讲授党的专题课程,深入研讨交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着力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抓好制度建设、岗位建设、台账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议等制度,切实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各职业学校党组织能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两责”,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和教育教学。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各级要求,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坚持开展“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九、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主要问题:一是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重通识轻职业教育、重学历轻能力、重就业轻创业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公立学校受到地区财政困难和紧张的影响。长期以来,投资不到位,基础设施难以完善。县域财政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环境改善缓慢,学校用地、发展资金等诸多问题抑制了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三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当前,中职学生上升路径不够明确的问题,加深了职业教育不被社会认可的矛盾,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四是办学机制不畅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五是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还不够高。校企合作不够密切,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密度较低,学校仍处于相对“自闭”状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不畅。特别是专业设置与区域主导产业不一致性突出,毕业生当地就业率低,服务区经济水平亟待提高。

改进措施:一是完善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职能,层层压实政府主体责任,形成“横项不缺、纵项不缺、条线不缺”的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共同管理”。二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1234”体系建设,有效运行与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各类团体、组织、机构、协会。积极争取参与中等职业学校向高职学校、本科生、研究生试点,畅通职业学校学生的上升通道。三是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协调发展。加快整合县域资源,统筹高中教育,规范办学,促进协调发展。四是加快办学模式创新。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推动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现有人事编制政策基础上,深化人事改革,提供人才保障。在严格落实中央和省投资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市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投入。

扫描分享此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