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外活动 >论语适合高中生阅读吗(高中论语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适合高中生阅读吗(高中论语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4-19 12:21:29 课外活动 420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点击右上角关注,不错过全国产业经济资讯】

本期嘉宾:何杰

论语适合高中生阅读吗(高中论语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诉求,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诉求是合理的,所以就会产生利益冲突。

那么如何避免冲突呢?如何重建全社会的价值观?这让我们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不想让别人做某事,就不要对别人做。

我觉得孔子的这句话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一种价值判断的方法。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成为现代中国人。

那么如何让孩子成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人呢?也许,我们可以借鉴这个《论语》中,找到答案……”

经典是一面镜子

人们走过它,从里面看到自己

如果您有灵感,请转发。

1

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一

提到《论语》,您会想到什么?

是不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经典佳作?还是几千年来帝王统治国家所采用的方法和方案?是引导人们行善、启迪人心的永恒杰作吗?百年来,无数学子为了求名而背诵此书……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备受关注。2018年北京高考卷《考试说明》公布,《论语》纳入全国高考经典阅读测试。调整后,高考经典阅读测试文章数量由6篇增加到7篇(分别为:《论语》《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

那高考名著究竟要考什么?

在何洁老师看来,高考名著考第一是看,第二是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读经验,学以致用。这是现在高考考名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推荐理由二

天若不生仲尼,永恒如夜!

这部既熟悉又陌生的杰作你真的了解吗?为什么说孩子从小就要读《老人与海》?

何洁老师在视频中提到,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成为现代中国人。当我们提到《论语》时,我们不能只想到考试,更要关注书中的精神财富。

熟读《论语》,不仅会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还会在无意间培养孩子的社会公德意识。

例如,让您的孩子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塑造孩子的人文情怀;

例如理解“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让孩子懂得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选择朋友;

例如“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这里的文、行是指人的外在,忠、信是指人的内心。),让孩子内外兼顾的全面发展……

《论语》从来不是长篇布道,也不是概念分析,它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接纳现实,如何修正自己,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孔子认为,智育与德育必须融为一体,人必须全面发展。寥寥数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推荐理由三

为什么说《论语》这本书,老师和家长们也绝不能错过?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觉得孩子无知,无法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反对我?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成绩还是上不去?

作为教师,我们常说要提倡素质教育,但这种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实施呢?

其实,这些疑惑、这些教育方法、生活方式,都可以在《论语》中找到答案。他们已经默默地等待我们2500多年了……

教育者要激发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受训者开拓活泼的心灵、生动的智慧、能够独立思考。这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这一思想,用在我们家长身上同样受教。

我们要学会如何引导他们发问,如何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表达欲,然后再去启发,开启他们的心智。

至于如何引导和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孩子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掌握如何启发孩子提问的智慧。

知之、好之、乐之是学习的三个层次,它强调了爱好和兴趣在人们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热爱学习,才能牢牢掌握自己想学的东西,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成功和收获的喜悦。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培养兴趣很重要!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兴趣点,有意识地引导好的兴趣点,努力把它变成孩子的愿望。

当然,如果我们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明显的兴趣点,那么我们就应该带孩子去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兴趣点。顺其自然而不任其自然。

2

关于本书

《论语》盖

经典就像一面镜子。人们走过它,在其中看到自己。

阅读经典对于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中国人民、中国历史文化,你就得读《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弟子编撰的,完成于战国初期。这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书中记载的大部分是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以及弟子之间的对话。本书共二十章,是一本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在中国古代,《孟子》的地位非常高,影响力也极其广泛。东汉时期,《论语》被载入经典。北宋政治家赵普增佑“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西方18世纪前后,在启蒙思想家的大力倡导下,欧洲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华文化热潮。著名思想家伏尔泰非常推崇儒家思想,曾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纳入《论语》中。

受其影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论语》也出现了这句格言。如今,《人权宣言》已成为国外许多孔子学院的必备书籍。

如今全书《论语》纳入高考必考。这也体现了高考语文考试对经典阅读的重视。这也反映出我们正在重拾文化自信!

那么,高考名著考查应该注意什么呢?在何杰老师看来,无非是以下几点:

这本书你真读了,而且真的读懂了!知道这本名著到底讲了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有什么意义?

不仅如此,还要读出特点,从这本书中构建自己的阅读经验。

否则,还要学以致用。反思自己,是不是真读懂了?是不是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是不是能够把这些体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以《论语》为例。首先我们要读《论语》,然后我们要了解里面孔子的格言,知道他的意思。

那么在此基础上想一想,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意味着什么?事实上,重点是应用所学知识。它规范着从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个人待人接物、一言一行等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无怨,家无怨。重温经典,解锁智慧!”)

读懂《论语》,受用一生

以下内容摘自《论语》

关于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摘自:《论语》

注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摘自:《论语·为政》

注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摘自:《论语·为政》

注释:勤勉好学,不以向下请教为耻。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摘自:《论语·公冶长》

注释: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感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感到困惑仍不学习,这样的人就是下等人了。

关于为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摘自:《论语·季氏》

注释:三人同行,一定有我可以取法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跟着做,了解他们的缺点自己注意改正不犯。

有教无类。

摘自:《论语·述而》

注释:对任何人都可以有所教诲,没有种类的限制。

当仁,不让于师。

摘自:《论语·卫灵公》

注释:遇到可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关于错误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摘自:《论语·卫灵公》

注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这才叫过错。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摘自:《论语·卫灵公》

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凭空猜度,不毫无变通,不拘泥固执,不主观武断。

关于处世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摘自:《论语·子罕》

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搭,小人勾搭而不团结。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摘自:《论语·为政》

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好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摘自:《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心中常怀幽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摘自:《论语·述而》

注释:君子是和谐而不是等同,小人是等同但不是和谐。

关于为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摘自:《论语·子路》

注释: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迟钝,行动上要勤快敏捷。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摘自:《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认为口里说的超过实际做的是可耻的。

君子不忧不惧。

摘自:《论语·宪问》

注释: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君子有九思:明察秋毫。

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摘自:《论语·颜渊》

注释:君子有九件事要思考:看的时候要明察,听的时候要听清,脸色要温和,态度要恭敬,说话要忠诚,办事要敬慎,产生疑惑要询问,生气时要避免惹祸,得到利益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3

关于作者

《论语·季氏》是孔子弟子和再弟子编撰的。书中记载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孔子的教诲。

所以,要想了解《论语》,就必须先了解孔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人生各个阶段的总结。

孔子虽然出身贵族家庭,但幼年丧父。他决心十五岁时读书。三十岁入仕,却遭遇鲁国内乱。四十岁时,不惑为官,学经。五十岁时,他走遍全国,明白了命运。他堪称万世之师。孔子回到鲁国时,已经七十岁了,可以随心所欲了。

他的一生坎坷却又不平凡!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师”、“千古之师”!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

人们总是问,为什么我们要读《论语》?为什么要读经典?

事实上,阅读经典文学和文化作品具有滋养人的精神品格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双重作用。我们阅读经典的习惯和能力的形成,对于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课程和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考察。其实,这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从经典文化中得到更多的滋养,成为适应现代发展的中国人,而不是读经典而忘记祖先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首都教育,所发布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国家产业经济平台联系电话:010-,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