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太空教师王亚平实验直播视频(在太空教师中王亚平成绩如何)

太空教师王亚平实验直播视频(在太空教师中王亚平成绩如何)

发布时间:2024-04-17 23:50:27 学习方法 605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值此第38个教师节之际,向全社会发布2022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今年“最美老师”评选出中国航天员中心特邀航天员“最美太空老师”王亚平作为特别致敬。她已为中小学生上过3次太空课,为年轻人播下梦想的种子!让我们来听听王亚萍两次飞上天空实现梦想并站上“太空领奖台”的精彩故事。

太空授课播种梦想

太空教师王亚平实验直播视频(在太空教师中王亚平成绩如何)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旅航天员王亚平

神舟十三号飞行组的三名航天员在太空失重条件下展示了“奥林匹克五环”。图片由神舟十三号飞行机组提供

那一刻,我仿佛听到花开的声音

我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宇航员王亚平。作为一名“太空老师”,能够三次站上“太空讲台”,与大家分享科学的乐趣和神秘,我感到特别满足和高兴。我和同学们度过的“连接天地”的短暂时光,将成为我今后人生中极其珍贵的记忆。

成为一名老师是我儿时的梦想。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会给我们讲生动的故事;数学老师会把无聊的数字编织成神奇的童话故事;体育老师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因为她会带我们去学校操场。边跑边玩……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在玩耍中,我们不经意间就长大了。到了中学,我开始接触更深层次的知识。老师能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我们讲解深奥的物理和化学知识。那时,我们似乎能够从一个简单的摆律或者化学反应中窥见科学的一些奥秘,发现宇宙的美妙。

看着老师们在讲台上聊天,我由衷地羡慕,梦想着有一天我也能站在讲台上,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这个神圣而美丽的职业,承担着传播思想和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追求这个“教师梦”。

高中毕业后,我很荣幸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飞行员。当我飞向蓝天时,我和梦想中讲台的距离越来越远。后来,经过多轮选拔,我被选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旅。毫无疑问,成为一名宇航员并飞向太空是一种快乐。不过,我也隐约觉得,我这辈子再也不会有那个“老师梦”了。没想到命运之神又向我招手,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

2013年,我被选为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机组成员后,得知自己将能够在太空给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我的兴奋之情难以言喻。成为一名老师,这个夙愿终于实现了!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又仿佛一轮明月照进了我的心里,那么清澈、明亮。

想象一下,上课前,学生们用稚嫩的声音喊着“老师你好”、“谢谢老师”;下课了,孩子们抬起天真的脸,纷纷向“王老师”提出问题……这些都是我小时候最期待、最羡慕的场景。我的心里仿佛有翻滚的波涛,等待着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摄像机另一端,是成千上万双渴望知识的眼睛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多第一次。每一次的第一次都意味着未知和挑战,都会或多或少地给我们启发。对于一个没有站过讲台的人来说,第一次当老师的经历依然记忆犹新。

航天教学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在轨开展教育应用任务。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

使命空前光荣;责任也空前重要。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乘组人员带着这样神圣的目标出发了。我的心里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但同时又很紧张。

2013年6月20日,真实空间教学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虽然天宫里站的只有我们三个宇航员,面对的只是一台摄像机,但我知道,在摄像机的另一边,有成千上万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在看着我。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神圣和自豪。我为能够站在千千万万中小学生面前而感到自豪!

航天教学任务非常成功,每次实验演示都很成功。从耳机里,我清晰地听到了同学们惊讶而幸福的笑声,也听到了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当梦想实现的那一刻,我觉得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都是值得的。因为课堂上孩子们的笑声和掌声就是最好的奖励。

第一堂太空讲座很快就结束了。我沉浸在课堂中,同学们回味无穷。我仿佛听到有的孩子在问:“还有吗?还有吗?我还想看看,太空真是太神奇了……”

“王老师”这个称号成为我完成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最大的奖励。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航天梦想,开启他们的逐梦之旅,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飞行的梦想永远不会减重,科学的梦想将拥有无限的张力。”这句话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也许是我的“大力士”的奇妙,也许是对利用牛顿定律测量质量的好奇,也许是水膜实验展现了水的无限张力,也许是对太空中高速旋转陀螺的着迷……一是这次航天科普教育活动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对太空的向往和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让他们逐渐走近、了解、热爱航天。

如今,这些孩子有的已经进入大学,甚至步入社会。他们有的始终保持着对航天的热爱,有的已经成长为航天战线的一员。

2019年,北航研究生王楠给我写了一封信。作为第一届听航天讲座的“航天班”的学生,她高考后选择了航天相关专业。她在信中说:“也许你不知道我是谁,但你已经成为我追梦路上向往的光芒。”后来,王楠研究生毕业,成为一名宇航员……王楠追光追梦的故事只是一个故事。在微观世界里,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热爱航天、投身航天事业的孩子。

我还要感谢世界上第一位“太空老师”芭芭拉·摩根女士。作为中国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太空讲师,我在讲座前夕收到了她的一封信。她在信中表达了对我们的问候和祝福,并对航天教学给予了殷切的期望和鼓励。

首场太空讲座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媒体高度评价:“毫不费力的太空讲座不仅展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幽默,也播下了探索的种子。未来。”

透过他们清澈的眼神,我看到了漫天星辰

太空不仅是所有孩子们向往的地方,也是所有宇航员一直奔跑的方向。

时间过得真快,距离第一次太空讲座已经过去9年了。在过去的9年里,我一直热衷于科普以及与太空科学相关的一切。我和同学们一样,不断学习、积累、积累,期待在太空课上再次见到同学们。

太空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多。它让我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关系,也让我回到地面后有机会和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那双天真可爱的眼睛里,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太空的向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从那些奇思妙想中,我发现了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科学最大的进步是由新颖而大胆的想象力带来的”。孩子们的这种想象力,不正是祖国科技未来发展的希望吗?

我常常想,是什么让我对“太空老师”这个称号如此着迷?是什么让我对太空科学着迷?慢慢地,我找到了答案:是神秘而美丽的太空家园,是无尽的科学梦想,是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通过他们清澈的眼睛,我清楚地看到了美丽的太空和无数的星星。

入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后,我将根据任务安排,继续给孩子们进行太空教育。我的心情一如既往的焦躁不安:

——很兴奋,因为他能再次以“太空老师”的身份与太空中的孩子们见面。

——有遗憾,因为在这个班里,第一期太空班的那些学生已经“很多年都不是孩子了”。他们会错过新的太空课程吗?

——是幸运的,因为这次太空讲座可以让更多的孩子认识、了解太空,发现科学的魅力。

——更是充满希望,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让更多的孩子热爱航天、走近航天,让我们在航天科学中相识,也在航天事业中相识。

第二次走上太空讲台时,我感觉更加自信和平静。隔着屏幕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我感到充满了力量。我总觉得,在这段师生关系中,我是最享受、最受益的人。因为有了这些孩子,我觉得自己还是青葱岁月里的那个人;因为有这些孩子,我觉得无论多辛苦、多累,我的感觉还是一样的。温暖的力量支撑着我;因为这些孩子,我什至希望以后的每一天都像这一刻一样幸福。

再次梦圆,我做到了更好的自己

中国空间站上的航天教学与以前相比,有很多“硬件”和“软件”变化。

空间站上的教室和天宫一号的教室有很多不同:在天宫一号的教室里,我只能听到地面教室传来的声音;在天宫一号的教室里,我只能听到地面教室传来的声音;在空间站的教室里,我不仅能听到地面传来的声音,还能看到清晰的画面。

作为一名“太空老师”,我也在改变。受益于时间和知识的积累,在新的空间课堂里我感觉自己的内心更加充实。

2021年12月9日下午,在太空教室,我和搭档叶光富在演示水膜张力实验时,用了一朵小纸花。水气球里盛开的粉色小纸花是我和女儿一起折在地上的。那朵花在实验中开得那么美丽,就像我想象中女儿美好的未来一样。就在2022年9月,她将迎来人生的新阶段: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想让那朵美丽的小花告诉我的女儿,在以后上学的路上,有很多好东西等着她去发现;我也想用那朵盛开的小花告诉所有年轻的朋友,只要播种梦想,就一定会收获希望。

科学是浪漫而神奇的。科学之美让人流连忘返。就看你能不能享受到了。太空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可以展现地球上看不到的景象,揭示地球上无法揭示的科学奥秘。比如:“化水为冰”的水球、不断拉动的液桥、密不可分的水和油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大家都明白,但想要成功演示还是需要耗费大量脑力他们。

比如太空冰雪实验,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看到了一幅完美的画面:一个悬浮在太空中的小水球。我用手中的发根轻轻一敲,水球瞬间结冰,变成了一个加热的“冰球”。这是化学领域常见的结晶现象:室温下,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很不稳定,微小的粉尘就可能诱发结晶。然而,想要完美呈现“化水为冰”的神奇效果却非常困难。

也许你不知道,这个流行而又神奇的实验差点半途而废。演习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一是带上来的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很少,每次任务的负荷几乎严格到克级,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锻炼机会;其次,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太空中演示这一点。实验中,任何意想不到的情况都可能发生。

为了完成《冰雪奇缘》实验,我们与天地合作,制定了多重计划。然而,几次钻探实验都失败了。当大家都快要放弃的时候,我用“不到黄河绝不放弃”的坚持坚持完成了这次实验,并为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做好了预案。

2022年3月23日下午,作为“天宫课堂”的首次太空冰雪实验,结晶提前发生,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没有惊慌,冷静解决问题,及时补救。最终,我们成功地向屏幕前的数千名中小学生呈现了《冰雪奇缘》的太空首秀。

除了展示有趣的物理化学现象外,我们还将民族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融入其中。扎染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纺织染色工艺之一。独特的扎染展示让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飞向太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在我们手中显得尤为自豪。我们制作的成品令人惊叹。扎染作品蓝白相间,淡雅纯净,有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蓝色和白色的组合也与我们从太空中在地球上看到的颜色非常相似。

在“天地迎奥运”的环节中,我用化学反应创造了“奥运五环”。原料并不复杂:一块有五个环的透明板,3种不同的无色溶液,3种酸碱指示剂,再加上几种其他溶液。在我们的操作下,蓝、黑、红、黄、绿,“奥运五环”的颜色依次完美呈现。在太空失重条件下,“奥运五环”自由漂浮,让我们在中国空间站感受到了浓厚的冬奥氛围。“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与我国航天员不懈奋斗的精神不谋而合。

空间教学不仅生动还原了课本上的物理、化学知识,还融入了文化、艺术、体育等多元元素。太空教学的成功寓意着这样一个道理:科学知识的力量和美的力量永远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有一双探究的眼睛,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渴望,我们就能发现这种力量。

正如歌曲《奔跑》中所唱的那样:“乘风飞翔,以梦想为翅膀,敢爱,敢做,勇敢冒险……即使是最小的帆,也能航行很远的距离……”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只要我们努力寻找,我们所希望的一切就一定会得到,我们所追求的一切就一定会实现。也许科学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此。

梦想延续,让我们相约未来

2013年6月,首届“天宫课堂”全国8万所学校、超过6000万学生同步收看;2021年12月,第一堂课在中国空间站上授课,不到一天的时间,全网相关报道点击量已达21.1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的太空课堂;2022年3月,中国空间站上第二堂课,仅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就超过10亿次,受到网友好评。就是“科普太空版,直播天花板”。

太空讲课后,收到很多孩子的来信——

“王老师,您给了我我的梦想,我会像毛毛虫一样慢慢地爬到树顶,有一天,我会爬起来,像您一样变成一只蝴蝶,飞向太空,实现梦想。”

“王老师,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宇航员,探索美妙的太空,做一个对人类、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们知道,飞上天空并不是一件容易就能实现的事情,宇航员必须经过长期、艰苦、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长出飞翔的翅膀……”

太空教学就像一场无声的春雨,滋润着万物,把大地染绿了,滋润了无数孩子的眼睛。太空教学就像和煦的春风轻轻吹过田野。无数盛开的蒲公英撑着白色的小伞,像太空梦想的种子,在风中轻盈地飞向希望的天空。无论落在哪里,种子都会生根发芽,来年就会开出美丽的蒲公英花。

太空教学活动给很多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必将成为他们今后毕生的追求。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我也一次次受到科学知识的洗礼。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们需要共同发现更多、更惊人的科学知识。

虽然太空下课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也回到了地球,但科学知识的传递从未停止。心中有志,双手就能摘星。一切未知都值得探索。所有的限制都可以被超越。我期待着千千万万的莘莘学子在未来的求学之路上立下青春的抱负,成为脚踏实地的人。

太空教学为学生们播下了梦想的种子,也为我未来的奋斗指明了方向。在载人航天和科普教育领域,我将尽力将航天科普教育与航天事业融为一体,永远做孩子们心中的“航天老师”。

当然,太空教学的巨大成功和深远影响与每一位航天员的努力密不可分。记得第一次太空讲座结束后,我和聂海胜指挥员、摄影师张晓光热泪盈眶,我们紧紧地握着手。我们激动、感慨、兴奋,能一起成功完成这么大的任务。这次空间站任务期间,翟志刚指挥员和航天员叶光富多次与我合作,配合得很好。两场空间讲座均顺利完成,并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

我们太空课堂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离不开地面保障团队的大力支持。从课程设置到剧本编写,再到比赛和演练,科研保障人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为了完成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动,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繁重的前期工作和大量的沟通让她喉咙发酸,无言以对。即便如此,她仍坚持精心考虑太空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载人航天是一项系统工程,航天教学也是如此。必须激发集体智慧,发挥集体力量。空间教学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但它所散发和体现的精神内涵却是无限的。希望更多的大人和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团队力量,造福大家,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在后续的空间站任务中,我们将通过建设科普教育基地、招募中小学开展星上实验、航天员在轨教学、天地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地球。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将会有更多的人走近航天、热爱航天。

随着中国空间站实验平台的日益完善,相信未来的太空课堂将会更加精彩。我们约好下一堂课,再见!

“太空老师”王亚平演示“太空欢乐球”实验。图片由神舟十三号飞行机组提供

部分数据来源:解放军报